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在规模、形式和数量上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正是中非在新世纪合作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扩大相互借鉴的文化交流。加强人文对话,增进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非文化交流的认识。
图为社会的人口财富状况结构示意图。两幅图代表的社会财富总量相等。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哪种人口财富状况更优越?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国如何实现更优目标?
材料一:下列表格是某县劳动力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单位:人)
材料二:在人才市场走访时,某记者了解到,该县需勤杂工300人,但报名的只有85人。一线下岗的青年女工这样议论:“我没有技术,干勤杂工既没有面子,又没有意义,就在家等机会吧。”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我国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再就业难问题?
近几年,一些地方热衷于发展奶牛养殖业,当地许多农户不惜借债引进每头上万元的奶牛,奶牛养殖量急剧增加。由于鲜奶供应量增加,一些地方的鲜奶市场达到了饱和状态。牛奶收购价下降到每公斤1.5 元左右,与一瓶矿泉水价格相当。养殖奶牛的奶农们只好把牛奶喂家畜或者干脆倒掉。(1)牛奶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奶农生产活动的?(2)面对这种状况,请为奶农减少损失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气候变暖从现象看,是由于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在工业化过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要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材料二: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在具体减排目标和资金等两个议题上争吵不休。发达国家认为:地球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须“行动起来”参与减排活动。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气候恶化都是发达国家造的孽。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本次峰会。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行动目标。发达国家向中国提更多要求是不合理的,中国采取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谈判余地。(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从“人类反叛自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得到哪些启示?(12分) (2)运用价值观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相关观点进行评析。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材料一 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材料二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强调,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通过创新推动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材料三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8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振兴文化产业措施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规划》的依据。(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