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篱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 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木笔均为初夏常见之物。(1)本诗在题目中点明“幽居”,但在第二联中又为何渲染“草深无处不鸣蛙”?(2)诗人在本诗中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下列小题。(一)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二)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区别何在?
阅读下面的诗歌,解答问题。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宋代] 杨万里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一)请简要分析“湿”“平”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二)结合诗歌最后一句提到的“孟浩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 题岳阳楼 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张舜民贬官郴州(今湖南)过岳阳时作。(1)“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用的是什么典故?这一典故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2)请从情感和表达技巧两方面赏析下阕最后三句。(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¹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1)此诗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请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