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请回答以下问题:(1)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哪里?它为什么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2)简述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3)简述三大政策在新三民主义中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甲午战争失败,光绪亲政,似乎机会正在眼前。这个时候正是康有为崛起并有条件改造清廷,以变法而求国家富强之际。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仍堕入传统政治旧窠,以人事纠缠与冲突而告终。 ——摘编自李鸿谷《戊戌政变及代际断裂——梁启超》 材料二 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康有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有条件改造清廷”的活动的。 材料一将这一活动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社会本身”解释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给肖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友信》1920年 (1920年罗素访问苏俄的记载)残酷、贫困、猜疑、迫害,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气氛。我们的谈话不断受到暗中监视。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们在狱中被杀害了。苏联这种以暴力夺取和维系政权、将无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共产主义是不可取的。 ——罗素 英国哲学家 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他(列宁)不承认他的思想有错误的机会;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 ——徐志摩《欧游漫录》192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对苏俄革命的不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三 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6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回首漫长的革命征程,是一连串的失败、流血和牺牲。……中华民国依然只有一块空洞的招牌,他曾经争取日本的支持,也寻求过西方列强的帮助,但都没有得到回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21年底,孙中山在桂林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开始联俄外交,向新生的苏联寻求帮助,逐步走上一条“联俄联共”的道路,并以苏俄模式改组中国国民党。——傅国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历史性遗憾(1)图片中二人被称为“东西两国父”,其“依据”有何共同之处?(6分)(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一连串的失败、流血和牺牲”;1921年后孙中山的改变具体体现在哪里?(9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1955年以前,由于核武器技术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加上当时裂变材料生产能力有限,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增长比较缓慢,数量较少,品种也仅限于核航弹和战术核武器。与美国一样,这一时期,苏联的基本目标首先是打破美国对原子弹氢弹的垄断地位,在此基础上开始少量制造和装备核武器,核力量发展属于初创时期。 材料二 经过秘密谈判1963年7月,美、苏、英三国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简称《部分核禁试条约》)。事实上,美苏两国在此前所进行的数百次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技术,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对于两国发展核武器的意义已经不大,而对于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法两国来说,大气核试验则是难以逾越的一个重要技术发展阶段。 ——段占元等《美苏核对抗的历史分析与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概括1955年前美苏核对抗的特点,分析当时制约核对抗的因素有哪些?(9分) (2)谈谈你对美苏签署《部分核禁试条约》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