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图1西周主要分封的诸侯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⑵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⑶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⑷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回答有关问题: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请回答:⑴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⑶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人物对民主存在不同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材料三 在获得政权以后,有人曾希望我能成为华盛顿。话是不难说的,而且显然,那样轻易说这种话的人是由于不了解时、地、人和事。如果我在美国,我也会愿意做一个华盛顿,可是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那样做。不过,如果他是在法国,处于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他在美国那样的人,他要是那样,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蠢人,并且只会使巨大的灾难继续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1815年11月29-30日拿破仑与拉斯卡斯的谈话,《拿破仑书信集》材料四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中伯里克利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4分)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与哪一政治制度有关?造成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5分)(3)概括指出拿破仑是如何“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加冕的历史背景。(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获得关于民主的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