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172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阿Q正传》何以被“踢”出课本 
  某地的高中语文教材把鲁迅先生《阿Q正传》“踢”出了课本,取而代之的是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此外,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
  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尤其是以一个中学生读者的角度,也许有的人不喜欢读《阿Q正传》。说实话,《阿Q正传》确实太沉重了些,主题非常深刻,深刻得令人倍感压抑。再说句实话,有多少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能够真正读懂《阿Q正传》,能够深刻体悟鲁迅先生着力批判的“国民性”问题?更何况,这种对人性的批判几乎是“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不妨再接着说句实话,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阅读《阿Q正传》是否已经成为一件令人痛感十足的事情?
  几年前看过一套丛书,是复旦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编著的。在此书的前言中,这位博导坦言: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整整看了两遍鲁迅全集,结果基本上没看懂。总结一个结论,没有深厚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积淀,基本上是看不懂鲁迅的。其实,连鲁迅先生自己也说,一个人没有30岁以上的年龄,是很难看懂自己的作品的。由此看来,别说中学生看不懂,比看不懂危害更大的是由于看不懂而导致的厌烦心态。这恐怕不是教育的本来目标。
  看不懂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鲁迅先生的笔法。鲁迅先生在许多情况下运用了大量“春秋笔法”,行文相对晦涩。而且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差别,这也是鲁迅作品存在不小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
  那么《阿Q正传》到底该不该剔除出语文课本呢?我总觉得,看得懂、看不懂是一回事儿,剔不剔除是另一回事儿。我是不大赞成剔除这种做法的。把《阿Q正传》“踢”出课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编选教材者的一些选文思路。有的人讲,这是因为编委会大多是中青年专家的缘故。其实我倒不这么认为。这种选文思路的背后,体现的是当代社会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那就是用娱乐性取代严肃性、用可读性取代思想性。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个以轻浮替代沉重、以低俗排挤崇高的倾向。如今这种倾向也开始影响我们的教育。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的社会永远沉重,那当然是不合理的,更不现实。但是一个不重视思想的社会,一个不保持沉重的社会,一个把轻浮当宝贝的社会,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这倒是为许多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
  其实,类似《阿Q正传》、《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作品,完全可以保留在课本之中、。在某些情况下,作品的难读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这个环节加以弥补。一个好的教师,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一个敬业的教师,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将作品的深义传递给学生的。而现在打着所谓“不符合时代要求”、“离现代较远”等旗号,却真的有些不靠谱。《陈焕生进城》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对农民地位的深刻剖析,对农村生活的适度揭露,对城乡二元对立的隐喻性批判,联系我们生活的实际,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这些特点,不知道那些编委们是否意识到?不知道教师们是否能真正把它传授给学生们?
  所以,有的时候,问题并不全出在作品身上,也有我们“自身”的不少责任。
  所以,有的时候,鲁迅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我们却主动拉开了与鲁迅的距离。
文章标题中“踢”字,有何表达效果?试简要分析
文章中提到的《阿Q正传》不受欢迎,看不懂的原因有哪几条,请分条陈述。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Q正传》主题深刻,深刻得令人倍感压抑,年纪小,阅历少,学识浅的人很难看懂它。
B.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阅读《阿Q正传》已经成为另中学生头痛的事情。
C.《阿Q正传》这部小说给教育带来的最大弊端是学生看不懂。
D.作者不赞成把《阿Q正传》剔除课本的做法,因为这是用娱乐性取代严肃性,用可读性取代思想性,这种做法拉开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E、作者认为类似《阿Q正传》这样难读的作品,可以通过老师的能力,将作品的深义传递给学生,完全可以保留在课本里。
如果你认为《阿Q正传》应该保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阿Q正传》何以被踢出课本某地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