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民主党派赞同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你认为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规划问题上为什么要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将于2008年1月选举产生。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近3000人中,各方面人士均有一定比例。其中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的代表外,我国还将首次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除香港特别行政区36名、澳门特别行政区12名外,台湾省还将选举代表13名。这些代表们肩负着人民重托,履行着神圣职责,共同谋划共和国发展的大计。届时他们将审议和表决“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而广大人民群众也可通过手机电话、短信互联网络、博客等途径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材料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现象?(2)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05年7月10日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广大群众对草案的意见。这是我国自1954年宪法向社会征求意见首开先河以来,向全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第十二部法律草案。作为与民众关系极为密切的一部法律,物权法规范、调整和保障小到一粒纽扣、大到一幢房屋等涉及所有权归属的问题。到8月20日,短短40天中,全国各地群众就通过媒体和邮件提出意见l1543件。“开门立法”的物权法草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你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认识。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同时加大农村实用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信贷投入,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科技创新中。请运用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一:目前,许多国家、地区冲突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又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但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地区而言,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可以自豪地说:“风景这边独好。”(1)我国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作一般性辩论时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教育科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他强调,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国强必霸”有违中华传统文化,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绝不是中国的选择,中国真心实意地愿做各国的好朋友和好伙伴,希望与各国一道,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绝不走“国强必霸”道路的理由。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阅读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战略地位。材料二: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曾说,现在国际上强调“软实力”,其实我们政党制度也正是一种“软实力”。(2)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政党制度也正是一种“软实力”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