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源于“道”的哲学概念 ②“无为而治”体现出反对苛政和严刑峻法的主张 ③“无为”就是无所作为 ④“无为而治”只是一种难以付诸实践的哲学境界
某一寺院的墙壁上题着这样一首无名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 ①临安交通发达 ②那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 ③人民渴望收复失地 ④南宋统治腐化苟安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