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57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

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6分)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6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