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2)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3)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 该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此时,北半球节气为 。(2) P点在N点的 方向,P点地方时为 时。(3) MP是 线(昏╱晨),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 在图中画出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 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3) B即将进入 (昼/夜)半球。(4) 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 ,比B晚6小时的点是 。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和“某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今天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图中岩石类型的名称:甲是 、乙是 、丙是 、丁是 。(2)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和转化过程,判断图中地质作用的方式:① 、② 、③ 。(3)据右侧某地貌景观图,其作用过程是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中的 。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百帕,则图中甲、乙两处的等压线值分别为:甲是______百帕,乙是___________百帕。(2)在右图中画出高压脊(用-----表示),低压槽(用……表示)各一条。(3)A和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A、B、C、D所标风向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高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与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昼夜温差小的是_________控制下的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乙图所示的甲图中A、B、C、D的位置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 (2)甲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的______(节气),乙图中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 (3)乙图中AC两点共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时。 (4)乙图中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A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 (5)乙图中A、B、C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图中A、B、C、D四点中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点,当北京“秋高所爽”时地球位于四点中的____________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