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黄帝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它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黄帝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1、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2、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3、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令人惊奇的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表现在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下列对“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 |
B.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
C.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
D.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来考察。 |
下列对“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
B.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
C.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 |
D.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不同,按照自身的反应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
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黄帝内经》确立“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现象也是自然现象,和谐 是健康的根本。 |
B.《黄帝内经》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并与医疗经验有机结合,为中 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
C.《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 观点是相同的。 |
D.《黄帝内经》认为各事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健康和疾病 |
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