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周语》)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矣堪:能忍受 | 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逆 |
C.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阜:丰富 | D.三年,乃流王于彘流:流放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告,则杀之 | 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
C.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 D.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
下列各句括号中列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召公告(厉王)曰:“民不堪命矣!” |
B.王怒,得卫巫,使(之)监谤者,以(之)告,(王)则杀之。 |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厉王)成而行之。 |
D.吾能弭(国人)谤矣,(国人)乃不敢言。 |
全都表明天子听取谏言重要性的一项是( )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②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④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对了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B.在如何对待百姓公开议论朝政的问题上,厉王没有听取召公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卫巫的主张,对百姓采取“弭”的态度,予以镇压,施行暴政。 |
C.厉王对自己“弭谤”的做法沾沾自喜,而召公以“川壅而溃”设喻,劝说厉王对待百姓的议论应该采用“导”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使国家昌盛。 |
D.厉王没有听从召公的劝谏,把老百姓都流放到彘这个地方,使他们再也无法议论朝政。 |
翻译上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