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① 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 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③ 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 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