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容易
  • 浏览 33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20分﹚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里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来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 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里种出的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来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说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地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意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                                                                 
                                                                 
                                                                        
这篇小说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人性之美。
                                                                
                                                                
                                                                          
从全文看,结尾一段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构思拙中见巧,长达十余年的故事被不加剪裁地平铺直叙,使读者跟随故事的进程,自然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B.弃农经商的刘二叔对自家田里“野草长得最高”无动于衷,与张六叔的坚韧勤劳和母亲的眷恋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C.文中关于小洋楼的记叙,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但农村的面貌毕竟已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D.母亲“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这个细节主要突出了母亲年迈体衰,“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的特点。

E.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丰富了作品的感情内涵,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20分﹚吃一口自己田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