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条小溪结伴同行
黄文山
小溪远在闽西北的泰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上青溪。在地图上找到这细细的一抹绿痕时,不知为什么,只是一眼,心里已然与它订下了约期。
抵达泰宁的那天晚上,下着雨,旅枕上落满了动听的声音,分不清是溪声还是雨声。我们下榻的金湖宾馆面临杉溪,上青溪就是它的一条支流。想到翌目的漂流,恍惚间似乎听见了上青溪轻轻的呼唤。
漂流,便是隔着一面薄薄的竹筏和溪水结伴同行。竹筏是用数根碗口粗的毛竹绑就的。造筏用的毛竹,是一例削去青皮的裸竹,据说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竹筏自身的重量,还可以防裂。毛竹两端则用炭火烤弯,形成高昂的船头和微翘的船尾。一面竹筏可乘坐三位游人,由一名艄公以竹篙掌控方向和速度。竹筏刚放下水,浪花便簇拥而来,看来它们已是老朋友了。一路上,不论穿岩过滩,溪水只是轻轻地咬啮着竹筏,好像有说不完的亲热话。
不像武夷的九曲溪,更不似桂林的漓江,上青溪两岸没看太多的风景。其实,对于漂流而言,过多的风景,也许是一种精神负担,免不了让人牵肠挂肚的,而漂流追求的则是一种无羁绊的自由自在。作为城市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在极其狭窄的时间和空间里讨生活,心灵之累,如坠重铅。而在上青溪漂流,感受最强烈的也许就是这一点。一坐上竹筏,就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了狭窄和窘迫的感觉。那当是一种心灵的放生。
上青溪的好处:就在于它十足的野性。由于人类无止境的垦伐,已经很难找到这样仍然保存着原始风貌的土地。十五里的水程,没有村庄,没有寺庙会引诱你作短暂的驻足。自然,也没有一切人文的痕迹,诸如崖画、岩葬,更遑论历代文人的题刻。就连艄公扬起水淋淋的竹篙向游客讲述的种种神话传说也是“新编”的,这让人有点啼笑皆非。其实,上青溪完全用不着这些,那碧莹莹的一湍激流,那叠若累卵的巨大岩石,那林林总总的花草树木,分明是有别于人寰的另一个世界。你闯进了别人的世界,还要用俗不可耐的种种比拟去附会,去演绎人间世相,岂不可笑!你只要端坐竹筏,让流水执导,用心去感受那一种清幽,那一分闲适,用不着解说,也无须想象。人生太累了,什么时候能够这样,既不用费力,也不用劳神,只是默默地漂流,在漂流中悠然忘机,品尝自由奔放的快感,那才是人生最丰美的享受。
周遭是草木的世界:也是岩石的世界。人只是其问的一个匆匆过客,就像身边这条轻轻唱着的欢快流水。或许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将流向何方,只是随形就势,时而跌宕,时而宛转,时而飞泻千丈,时而百结回肠,率性由情,无牵无挂。与这样一条小溪结伴同行,心情自然格外轻松自在。
不过,这仅仅是相对于人世而言。其实尘寰之外,万物一样有高下之分、强弱之别。在上青溪,占统治地位的是岩石。两岸巨壁亘天,我们只能和身下的溪水一起,小心翼翼地、委委曲曲地从强大的岩石让出的一道缝间屏声息气,慑然前行。有时,霸石横道,溪水不得不三回五折,才觅得一条出路,从夹岸森然的峭崖间通过。乾隆年问重修的《泰宁县志》上,关于上青溪有这样一段文字,读后不禁让人掩卷动容:“奇岩跋扈,天为山欺,水求石放。”只有身历其境,才能体会到这12个字的绝妙,一“求”一“放”,写尽了天地万物生存的况味。而无生命的山水世界,也由于一份人生世情的关注,忽然就生动起来。
岩边的草木何尝不是这样?在这片原始的次森林里,肥沃之土自然全是大树的地盘,于是小树们只能挤占在贫瘠的溪滩,与涨落的溪水作生存的殊死搏斗。你会看到,在刚刚消退的洪水留下的一道赫然在目的水线上下,是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水线下,一片破败狼藉,到处是枯枝败叶残根;水线上,一棵棵小树东倒西歪,惊恐万状,崩坍的溪岸,露出它们紧紧缠绕着的根须。生死只在瞬间,躲过了这场劫难,只能说是一次侥幸。严酷的环境,使得生存的意义变得那样实在,而生命本身则显得格外美丽。在几乎不见一星土的峭崖上,还魂草觅到了自己的归宿,那焦黄焦黄等待着一场雨水让它返青的一片,似乎在诉说着与命运抗争的艰难。至于在树梢上悬挂的青藤呢,别看它们悠哉游哉的样子,那可是一些费尽心机的经营者,当一棵棵幼树刚刚破土而出,它们便要窥测方向,把握机会,然后以自己的生
命做一次冒险的投入。这以后的等待也许漫漫无期,也许,经营的对象半途夭折……终于:它们的攀缘有了结果,但悬在半空中的感觉一样让人心旌摇摇。
泛筏而下,从岩石和草木的世界中悄然而过,仿佛经受了一场洗心涤肺的沐浴。这里是大自然原始的舞台,没有掺杂任何人为的因素。万物都在悄悄演示暑它们各自的生命内容,同时把生命的真墟揖示得那样深刻。
春浓似酒,筏行如风,一个半小时的漂流让人从此记住了上青溪,闽西北的这条野趣盎然的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