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表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数据”,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B.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C.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D.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1995年美国FORTINE《财富》杂志出版一篇以“THE DEATH OF HINGKONG为题的封面专题。事隔6年,由FORTUNE主办的第七届财富全球论坛在香港召开,该文作者Louis Kraar 又出现在香港。有记者问香港现在情况如何?Louis Kraar尴尬地回答:“so far so good。”而当年策划该封面专题的编辑总监Colvin的回答记者“如果现在《财富》为香港做一个封面专题,你会怎么形容香港”时,Colvin思考良久,最后的答案是“Vitality”。这从根本上说明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为,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弧立政策是正确的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