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139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有表现的人物与无表现的人物
钱 穆
①我们通常听人说,某人无所表现,似乎其人无所表现即不值提。但在中国历史上,正有许多伟大人物,其伟大处,则正因其能无所表现而见。此话似乎很难懂,但在中国历史上,此种例,多不胜举,亦可说此正是中国历史之伟大处,也即是中国文化之伟大处。
②例如吴太伯,又如伯夷、叔齐,在历史上皆可谓无所表现,而为孔子所称道。孔子曰:“太伯其至德矣乎!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似乎孔子乃在其无表现中赞扬其已有所表现。而且是表现得极可赞扬。我们也可说,此乃是在人群社会中,在历史上,一种不沾染不介入的表现,一种逃避脱离的表现。
③后来太史公作《史记》,又将《吴太伯世家》列为三十世家之首,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之首。他在《伯夷列传》中,屡屡提到因伯夷之无所表现而无可称道,甚至其人若犹在或有或无可信可疑间,只因孔子称颂了他。太史公又用颜渊作陪衬,他说:“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其实颜渊也就无所表现,故太史公引来推崇伯夷无表现之伟大,而褒然列之于列传之首。
④以下中国历史上遂搜罗了极多无所表现的人物,而此等人物,亦备受后世人之称道与钦敬。故我说此乃中国之史心,亦即中国文化传统精义所在。诸位只有精读中国史,深研中国历史人物,始能对此有了悟。
⑤如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他并不是不能有表现,却又不想表现。后来刘先主三顾草庐,始肯出许驰驱。他在《出师表》中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今且问,此两语是否当时诸葛真意?我且举其友作证,一是徐庶,他知诸葛最深,应亦是一有作为人。初事刘备,曹操获其母,庶乃辞备归操。虽仕至御史中丞,然在历史上,终不见徐庶曾为曹操设一谋,划一策。其人便如此无表现而终了。又一人如庞德公,时荆州刺史刘表屡以礼延,不能屈,隐鹿门山,采药以终。诸葛孔明常拜于其床下,可见其人亦非不能有表现,只是宁为一无表现人。
⑥此种尊崇无表现人物之传统,又影响到小说。如唐人《虬髯客传》,即是故意要描写一个无表现之英雄。又如《水浒传》叙述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开始却有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此人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是一无表现人物。《水浒传》作者,把此一人闲闲叙在前面,真使后面忠义堂上宋江以下一百零八位好汉,相形减色。此种笔法,可谓与太史公《史记》三十世家以吴太伯为首,七十列传以伯夷为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是能直探史心的一种大手笔,诸位莫轻忽过。
⑦今天诸位也可说是各处在衰乱之世,不免有生不逢辰之感。然诸位一读历史,知道研究历史人物,便知我们尽可做一不得志和失败的人,或甚至做一无表现之人。这一时代是失败了,但处此时代之人,仍可各自有成,并可有大成。只要人能有成,下面时代便可挽转,不使常在失败中。若人都失败了,则一切完了,下面亦将无成功时代可期。孟子曾说:“禹、稷、颜回同道,易地则皆然。”禹、稷是有表现的人,颜回则是无表现的人,这只因时代不同。但不论有表现无表现,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却同样主持在他们手里。孟子又说:“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不为正是无表现。所以若时代不许可,我们尽可不强求表现。一旦时来运转,风云际会,到那时自有出来表现的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留得有人,还怕历史中断吗?
(选自作者1961年在香港的学术讲座《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人物》,有删节。)
【注】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高中肄业,自学成才。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教授,香港大学、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现代历史学家,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晚年定居台湾。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按正确的给分,多选不给分)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正因为无所表现,而体现出伟大。
B.孔子赞扬吴太伯,是因为吴太伯能在无表现中有所表现。
C.司马迁并不真心推崇伯夷,也不赞成孔子对伯夷的评价。
D.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许以驰驱,但此后一直无所表现。

E.无表现人物的特点是:能有所表现,却主动选择不表现。
关于作者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远离社会,不沾染不介入,是一种逃避脱离的错误做法。
B.作者认为,大量搜罗无表现的人物,说明中国人有盲目崇古的传统。
C.作者认为,《水浒传》里,真正的英雄不是一百零八将,而是王进。
D.作者认为,孟子所说的“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是至理名言。

第五段中列举徐庶和庞德公的例子,有哪两方面的作用?
结尾一段的划线句,先说“我们尽可做一不得志和失败的人,或甚至做一无表现之人”,接着又说“仍可各自有成,并可有大成”,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根据文意,作具体说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有表现的人物与无表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