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840

(每小题3分,共12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苏轼文集》)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私:暗中勾结
B.独恨其不蚤耳恨:遗憾
C.增曷为以此去哉曷:什么
D.羽既矫杀卿子冠军矫:掩饰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而擢以为上将自以为得之矣。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诸侯以此服从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下列句子全都属于作者认为“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②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③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
④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
⑤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⑥ 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心为义帝,但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项羽不得不杀了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D.苏轼既批评了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反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也肯定了他在项氏霸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小题3分,共12分)范增论苏轼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