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9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俄罗斯的“良心”
罗皓菱
2008年8月3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河水静静地流淌,89岁的索尔仁尼琴未能等到90岁生日,在莫斯科的家中离开了人世。虽已半夜,但噩耗迅速传遍莫斯科。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作家;他曾因叛国(苏联)罪流放20多载;在他的晚年,荣获俄罗斯国家奖。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不仅是他文学创作的素材,更是俄罗斯20世纪巨变的缩影。
他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民众冒雨哀悼索尔仁尼琴,告别这位声望卓著的作家。
90年前,索尔仁尼琴出生于北高加索。他是个遗腹子,父亲战死在德国,童年全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1936年,他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物理系,并通过函授就读于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学习文学。
1962年11月,索尔仁尼琴一夜之间红遍苏联。他以劳改营为题材的小说《伊儿·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在杂志上发表,几天内杂志被抢购一空,索尔仁尼琴名震国内外。
1965年,这本书却因反映斯大林肃反扩大化而受到公开批判。但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他随后又在西欧出版了《癌症楼》和《第一圈》。其结果几乎是灾难性的——1969年,他因在国外发表“反苏”作品而被开除出苏联作协。而他在世界文坛却声誉日隆,因“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197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被严厉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索尔仁尼琴最终选择了放弃领奖。
1973年12月,《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俄文版第一卷,再一次举世震惊。索尔仁尼琴也因此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甚至被认为是“苏联的掘墓人”。但由于他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遭到苏联报刊的强烈批判,1974年2月12日他被捕。次日,他被驱逐出苏联,自此开始了20多年的流亡生涯,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到美国。
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一位斗士、一位复仇者。如果说他前期的创作均旨在揭露“古拉格群岛”和“癌症楼”中的黑暗,那么,他自称他的后期创作的唯一目的就是“研究俄国革命的历史”,找出历史变革的内在原因。索尔仁尼琴在很多时候选择沉默。他不光与叶利钦保持距离,与其他党派、组织也不来往。有评论认为,无论是在今天的俄罗斯,还是在苏联,抑或在西方,索尔仁尼琴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与众不同的品格,他从不寻求任何人的庇护,对任何社会来说他都是异教徒。这既成就了他的辉煌,也注定了他的孤独。
他对官僚统治、人民自治、普京功过、土地问题、车臣问题、言论自由等问题都有着自己大胆而独到的见解。1994年后,索尔仁尼琴一度被老百姓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而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的认同,主要在于“在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
有媒体指出,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就是一个择善、固执的故事。他像先知一样,深入刻画了俄罗斯灵魂的善恶斗争。有外国领导人赞扬他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良心之一”。他是继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完全有资格进入世界伟人殿堂。
回顾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曾在《牛犊顶橡树》中写道:“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一生的追求就在于冲破阻拦而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索尔仁尼琴逝世后,他的妻子说:“他度过了艰难但幸福的一生。”这是索尔仁尼琴一生的写照。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索尔仁尼琴曾获俄罗斯国家奖,逝世后民众冒雨哀悼他,足以体现他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
B.索尔仁尼琴深入刻画了俄罗斯灵魂的善恶斗争,他已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世界伟人殿堂。
C.索尔仁尼琴前期的创作均旨在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后期创作的唯一目的则自称是为了找出俄国历史变革的内在原因。
D.本文以倒叙开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地讲述索尔仁尼琴人生历程中的“辉煌”与“孤独”,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传奇人物的光辉形象。

“他度过了艰难但幸福的一生”,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艰难”和“幸福”?
                            ▲   ▲    ▲                                           
索尔仁尼琴为什么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请简要概括。
                            ▲   ▲    ▲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俄罗斯的良心罗皓菱2008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