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研究与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通过下列图片可以了解新中国历经的峥嵘岁月。 请回答:上述图片涉及的事件为共和国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成果?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华盛顿、甘地、凯末尔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治·华盛顿 圣雄甘地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1)三位“国父”在领导政治斗争的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2)三位“国父”努力的结果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能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邓小平为实现中国统一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实施效果如何?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右图的人物为建设理想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诣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材料二 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请回答:(1)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性质如何?(2)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梁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4)材料一作为口述史料,应用于历史研究有何局限?材料二是原始史料,如果利用这两种是史料来研究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