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各代表团将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认真进行修改,全国人大将会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09年2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在美国国会参议院首轮投票中,遭到共和党议员的无情抵抗,该计划方案最终因未达到规定票数而无法通过,奥巴马“新政”初遭冷遇。2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修改后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
投资与消费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但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GDP增速,近些年来消费率由62%下降到48%,投资率由35%上升到49%。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民收入格局不断向国家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分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人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农村人口消费潜力释放不够;消费环境和消费权益保障不足等等。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
材料一:全球经济依旧低迷,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大量裁员、缩减生产、降低成本。另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1)结合材料一,请分析上述企业的不同应对之策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材料二:面对经济的“严冬”,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尤为重要。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产业发展升级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产业发展升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税收、土地优惠政策或低价手段招商引资,扭曲了要素市场价格;有的还对GDP拉动大、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在环保监管上网开一面,弱化了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这不仅导致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也制约了我国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材料二:某网民在与该市副市长在线交流时,就城市建设表达自己的看法:“我是这个城市土生土长的孩子,这里有我的童年,也有着我的未来。在推进城市化改造中,要尽量多保留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城市化和传统文化并不是不相容的,应该让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重新焕发青春。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1)结合材料一,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网友观点的合理性。(3)结合材料三,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3年广东各地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情况
材料二: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网民也围绕两会表达了各自的关注,“治理雾霾”“食品安全”“收入增长”“就近入学”“权力清单”“医疗改革”,这些话题成为很多网民热议的焦点。(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为解决材料二中所述的焦点问题,应该如何履职?
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收集到一组信息,并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第一组 无抵押无担保,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安徽省通过创新“道德信贷”举措,建立健全激励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传递好人好报的正能量。道德信贷的最大特点是无担保、无抵押,靠个人道德诚信立本,让道德文明变成“真金白银”。道德信贷的重心在于精神与物质“两富”的结合,通过道德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引导人们树立“道德是一个人最大资本”的理念。道德信贷把道德品质纳入信贷范畴,让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名利双收,探索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1)结合第一组观点,分析“道德信贷”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评析“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观点的合理性。第二组“走基层”特别节目,倾听百姓心声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国庆和2014年春节“走基层”特别节目中分别推出,“爱国让你想起什么”和“家风是什么”的特别调查,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倾听百姓心声,寻找中国人“国”与“家”的精神支柱。(2)如果你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请分别表达你的一个心声,并阐述其中蕴含的唯物论或认识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