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下图。 ⑴“新民”的含义是什么?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有何进步性?(2分)材料二 总之,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上是“进化”这两个字了。——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⑵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熙宁二年,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大学讲舍,其所教者,以经为主。熙宁五年,又建武学于武成王庙,教以诸家兵法。熙宁六年,又于大学置律学教授四员,凡命官学人,皆得自占入学。又于大学置医学教授,有方脉科、针科等。——摘编自《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安石传》材料二 光绪帝谕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共分八章五十二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正式科目包括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七大类35个门学科,此外,还有预备科的另设一些科目。——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1)概括材料一、二中有关科举、教育改革措施的共同点。(2)分析材料二改革内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市民(即城市居民)群体采取的影响社会的行为,构成市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刘石吉《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城市民变发生的地域分布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时期城市民变的原因。材料二 在中世纪城市建立前期,其统治权力常常被带有一定封建性质的城市贵族所把持。……贵族的独裁终于激怒了市民群众,他们开始组织起自己的团体,选出领导人和草拟有关章程,开始进行反抗斗争。从十三世纪起,……西方工商业者积极夺取城市的有关管理权力,最终执掌城市的政权,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民主共和政体的雏形。——摘编自杨师群《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2)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西方市民运动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市民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材料三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巴黎无产阶级表现了极大的抗战热情,约20万巴黎工人和小资产被武装起来了。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巴黎人民的组织程度也迅速提高,共同选出一个领导机构——20区中央委员会,它成为巴黎人民斗争的领导核心。……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当选的公社委员共86人。……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四 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首先受影响的是日属棉纺织厂,但工人罢工不久便涉及到造船、市政、印刷、烟草、运输等行业。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为期5天的瘫痪迫使北京政权对为期一个月、僵持不下的学生抗议行动作出让步,政府作了公开道歉,释放了被捕学生,解除了3位与巴黎和会有关的官员的职务,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3)据材料三、四,指出巴黎市民运动与五四运动在背景、过程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市民运动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4)据上述材料,归纳历次市民运动的类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辨别军队的作战能力)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二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摘自《贞观政要》(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安邦定国的思想。据材料二,概述唐太宗安邦定国的举措。(2)材料二中李大亮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材料三材料四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2)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