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下岗人员较多,创业环境不佳,下岗失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材料中所确定的政策、措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订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2)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以汉字“人”和国画 “中式民居”及英文字母“C”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彩。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城图形,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两条环绕的彩带源于英文字母“C”,代表“CHINA” 和“CENSUS”,在体现了“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主题概念及与国际接轨的普查概念。(census 人口普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志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有俗语:“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其“贾而好儒”的特点使其推崇“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德,这种以儒道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至今仍是现代商业所推崇的准则之一,但徽商也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及“农本位”“官本位”“有商无工”等弊病。材料二 时代造就了新徽商。在沉寂了一百多年之后,新徽商在继承徽商“诚信、好儒、重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在新时代的经济领域里纵马驰骋,创造出了“奇瑞”“江淮”“海螺”“丰原”“洽洽”等知名民族品牌,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中国商界的舞台。(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知识?(2)结合材料一、二,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
材料一: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约5.7倍,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的预期目标是下降4%左右。 材料二: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1%,单位GDP能耗1.20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3%。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明确“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结合辩证唯物论分析,党和国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哲理依据。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问题: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考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