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一群大学生“结梯救人”,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遇难。英雄的壮举感动无数群众,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景仰之情,教育部决定授予他们“全国见义勇为舍己为人英雄群体”称号。这说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自我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③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摒弃个人利益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据此完成5—6题。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6.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 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C.减少盲目消费,坚持勤俭节约 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
为了说明世界的本原问题,先认识自然界,再认识人类社会,这是运用( )
在澳大利亚海滩,人们发现了一种剧毒海蛇。经过研究,专家们确认这种蛇毒的性质属于神经毒,一滴毒液足以将三个人置于死地。但专家们尚未查清该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据此完成1—3题。1.遇到毒蛇,动物只能逃避,而人却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蛇毒性质,并通过分析蛇毒的化学成分寻求解毒方法。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其他动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2.目前人们还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B.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D.人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3.专家们尚未查清该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不同阶段C.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D.只要占有大量感性材料,就能获得理性认识
材料一: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1)新的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重大的理论创新。从认识论角度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十六大精神越是深入人心,就越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 据此完成22~23题。22.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是因为(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B.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C.感性认识反映的现象是零碎的、表面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抽象和概括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的两个阶段23.“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