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在网上征集:如何对服装品牌进行创新?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和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现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适应中国乃至世界服装文化欣赏的需求。这就需要百折不挠的追求、探索和创新。看法二: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是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令人头疼的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2010年8月26日迎来了30周岁生日。30年前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而今已成为经济总量全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但特区使命远未结束,2010年8月18日,深圳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成中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材料二:“深圳奇迹”只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近年我们在大雪灾、大地震后,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在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今年经济总量达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汇率责任”、“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责任”……大有把中国搞成“责任”代名词的势头。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主张。(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深圳市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发挥示范作用?(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中国应如何正确承担国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材料一:“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材料三: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实现“民富”?(2)结合材料一,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3)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不变之变”。
材料一: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和希望。也正是那个年代,美国涌现了大量的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二: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宁说:“面对《阿凡达》,我们无法否认两个事实:一是中国电影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二是中国电影正面临着新的压力。《阿凡达》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高科技、3D技术。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你不学习先进科技就必然出局。《阿凡达》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我们由此看到了高科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这是一种崭新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中国电影已形成了一个初步繁荣的文化产业,《阿凡达》带来的高新科技压力,正好又形成了一个难得的加速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正是中国电影又一次新飞跃的起点。”(1)运用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并联系当今现实评析“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观点的合理性与严谨性。(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就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材料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要通过一些贴息、扶持、补助措施,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用好各种信贷资金(包括小额贷款),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除了中央投入外,也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进行配套投入,运用“一事一议”奖补引导农民投入,多建多补、早建早补。材料二: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在市场化条件下,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有的地方在兴建水利设施时,对能够发电等有经济收益的水库投资比较热心,但对主要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水库建设积极性不高,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挪作他用。材料三: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扃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应该如何引导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由。(3)结合材料三,阐述我国历代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37.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带了“堵车”的烦恼。以北京为例,截至9月6日,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0.3万辆。9月17日,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达到140条,打破历史纪录,京城媒体称之为“惊天大堵车”。北京成了“首堵”。某校高二(1)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除车多路少外,抢道、掉头、开“霸王车”、开“斗气车”、酒后驾车、随意停放等“车德”缺失现象也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因此,同学们认为治理交通拥堵需要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治理交通拥堵为什么要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同学们通过调查还发现,为了配合北京市治堵,2010年11月26日,北京共青团市委及青少年社团共同发出《3510·低碳出行—北京青年3510行动倡议书》,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的倡议,率先喊响“3510,低碳出行”口号。(2)请说明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的辩证唯物论依据。政府治堵,责无旁贷。每个市民也都有支持、参与治堵的义务,都有文明出行、低碳出行、不给道路添“堵”的责任。(3)请你为市民参与治堵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哲学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