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748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道德的科学解读  刘永
道德也许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我们却能很快领会它。一名学龄前儿童知道不该在教室吃东西,因为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但如果老师说,可以把另一个学生从椅子上推下来,这个孩子会犹豫,他会说:“不行,老师不该这么说!”孩子拒绝学坏,即便某个权威人士支持坏行为。这就是道德和社会习俗的区别。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天生就能察觉这种区别。
当然,事实上,这个孩子有时会打人,也不会觉得这样做很坏,除非他被发现。大开杀戒的暴君也是如此。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豪泽说:“不同人的道德判断力是相同的,但道德行为各式各样。”我们明白规则,但我们并不是总会遵守那些规则。
道德最深厚的基础是同情,即明白伤害自身的事物也会令别人有同样的感受。其他物种也拥有这项品质。俄罗斯灵长类动物学家纳迪娅•科茨是最早研究人类以外物种的认知能力的人之一。她在家里养了一只年幼的黑猩猩。当黑猩猩爬到房顶上时,为了让它下来,通常采用的策略是呼喊、斥责和拿出食物,但很少起作用。但如果科茨坐下来并假装在哭,黑猩猩会马上来到她身边。
豪泽认为,所有人都掌握了他所谓的道德语法,但正如不造句语法就毫无价值一样,除非有人教你如何运用是非观,否则它也毫无用处。
是我们周围的人教会了我们。不同群体的不同的道德规范,因文化而异。在何时应该帮助别人、何时不应该的问题上,各个群体的观念冲突很大。普遍原则是:帮助与家族关系密切的人、忽视与家族关系疏远的人。一部分原因在于,亲眼所见的困境比耳闻的更加真实。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从前,你所在部落的幸福安宁对你的生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敌对部落的幸福安宁则不是,甚至是威胁。
然而,无须由国家制定道德规范,群体也能发挥这种作用。维护群体道德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就是排斥某人。相对于食肉动物,人类是弱小、没有抵抗能力的,因此,免遭驱逐是很重要的。
迫使我们遵守道德规范的机制很多,为什么还会经常出现不道德行为呢?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20位健康志愿者的脑部进行扫描,观察他们看到合法和违法场景时的反应。与关注虚拟犯罪场景关系最密切的脑部活动发生在杏仁核,这个位于脑部深处的结构帮助我们将错误的行为和惩罚联系起来,其活跃程度随着犯罪场景的严重程度上下波动。幸运的是,绝大多数人从未像连环杀手那样严重违背道德,但我们的确会在程度不那么严重的事情上违背道德。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必须在家中、社区和工作场所行为规矩,而是必须对我们所属的群体以外的人予以同等的道德关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下列关于“道德”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概念,道德的含义很是抽象,也许难以进行简明扼要的清晰表述。
B.对人类而言,道德具有先天性,其是非观的运用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C.道德判断力并不是简单的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知与行常常是相互割裂的。
D.道德是一种社会性的规范,是作为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准绳而发挥作用的。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何人都具有大体相同的道德的判断力,但是日常道德表现却因人而异。
B.将心比心是人类乃至灵长类动物普遍拥有的品质,它构成了道德最为深厚的基础。
C.光凭道德自觉并不能约束个体行为,个体行为必须受到群体行为的制约。
D.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群体之间难有共同的道德原则。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家对孩子是非分辨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以证实“人之初,性本善”。
B.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说事关所在群体乃至国家的幸福安宁。
C.既然道德具有先天性,那么在此基础上会很容易引导全体公民做好事,并蔚然成风。
D.道德建设上的最大难题,是跳出所属群体的小圈子,给予全人类以博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道德的科学解读刘永道德也许是一个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