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运动的观点。
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山东省在制定《规划》中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2)作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名珠—东营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怎样推动东营市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背景材料: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主题下,继承以往思想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8分)(2)《生活与哲学》课本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你是怎样理解的? (8分)
背景材料: “多难兴邦”。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特大地震,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灾难发生后,受灾地区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青海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震保民生、促春耕工作。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8分)
材料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作用。材料二: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学子。钱学森、赵忠尧、彭桓武等一批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祖国。当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来才要理由!”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派出大批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加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有一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如今,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经形成热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请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请问我们为什么要永远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
材料一:胡锦涛指出:“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材料二: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竹雕、木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1)结合材料,依据《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请回答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