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268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生物钟研究的历程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
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
观察,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
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
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
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了3条波浪形的
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协奏曲。
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
物钟”一词。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
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
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和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
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
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的形成原因一直是个科学之谜。现在有外源说、内源说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综合说等。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
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
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
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对夜间活动的仓鼠
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一下,如在与地球自传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
的节律。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
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综合说则强调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已经发现了若干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生物钟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在
治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997年《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通过对上万
只实验鼠的研究,发现了一只实验鼠的生物钟周期是27小时,并定位克隆了这个核酸发生
变异的基因,命名为“时钟”基因。通过动物实验,他们发现“周期”基因有24小时表达
节律,同时该基因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这一发现因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
基础,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l0大科技突破之一。
节选自2007年8期《百科知识》
下列有关“生物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物钟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谱写成的一曲生命协奏曲。
B.有人认为生物钟位于松果体上,与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有密切关系。
C.生物钟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包括生理、心理及行为等现象。
D.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应是能随光周期改变而变化的“时钟”基因。

依据文意,下列关于生物钟形成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等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现象。
B.在变温和与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人的生命节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C.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使生物体发生周期性循环节律的活动。
D.实验表明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改变的“周期”基因与生物钟的产生有重要关系。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期”基困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说明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可能在一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
B.人和仓鼠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其生命节律都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C.科学家已在实验中证明“时钟”基因在人类控制自身情感及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生物钟基因是一种核酸发生变异的“时钟”基因,有调节生物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生物钟研究的历程早在19世纪末,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