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以合肥为龙头,融淮南、六安、桐城在内的“合肥经济圈”引起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兴趣,他们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并一致认为:为实现新景象,合肥经济圈应做到“两要”:一要根据经济圈内不同的实际,大力开发环巢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大别山红色旅游,桐城、寿县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二要加快建立经济圈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经济圈文化繁荣。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两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9分)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的时间表。材料一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统计“公众期待政府如何应对雾霾”的调查问卷,居于前6位的公众期待为——“找出雾霾成因,积极治理”占69.9%,“及时披露空气污染信息” 占64.6%, “向民众发出污染预警” 占58.2%,“对污染企业限产限排,依法严惩违法者”占54.5%,“限制机动车上路,减少尾气排放”占49.5%,“宣传生活中应对雾霾的措施”占48.7%。材料三 为了既发展经济又提升空气质量,S市采取了以下措施:减少煤炭消费量,增加天然气消费比重;优化机动车结构,推广高品质汽油的使用;关停高污染企业,推动旅游、传媒、通讯等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支持,治理江河湖泊,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环境。(1)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公众对政府期待的合理性。(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