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比日本早,但步伐缓慢,始终没能实现近代化,试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方面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进程。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摘录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3)请指出片段二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哪一政治原则? (4)该宪法还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6)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新闻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时代周刊以美国人的视角透视世界,日本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观察下列《时代周刊》有关日本的封面回答问题。材料二 在内部建设方面,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 7 月 1 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 8 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1979年3月,在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 ——国际财经财讯网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材料四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但这并不必然等于人们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承认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据《人民日报》中国外长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1)美国频频关注日本,体现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关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成立之后,西欧国家在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的表现。(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台湾还有广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材料三: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材料四:“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 ——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材料五:漫画《李登辉砍桥》(1)材料一诗中的“割台湾”是指什么事?(2分)台湾又是怎么回到祖国怀抱的?(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3)材料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4)根据材料四中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5)看材料五中的漫画,并结合所学,思考目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僻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天涯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