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
乙 中国旧思想
|
丙 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并思考王韬称魏源“师长一说,实倡先声”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