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
何同彬
面对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我的心情异常复杂。这一运动的个体性或小团体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消费时代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引来颇多人的误解。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像超女那样引来广泛的参与,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焦虑的失语。我们既承续了上个世纪自觉的传统断裂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的文化混乱,又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它们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卡尔•雅斯贝斯)然而,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然后,文化舶来品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广泛传播。资本处于强势的,其文化也会自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强势地位,以美国为最显著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首先是一种资本和商业行为,然后成为一种具体的、渗透性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的殖民化不再倚重于武装侵略,但是其影响却显然更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让我们痛心的是,当我们回首这充满动荡和文化嬗变的百年时,发现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歧变是那么触目惊心。事实上,和“汉服运动”的动机一样,早在“五四”就有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全盘西化,有“国剧运动”,有“新格律诗”,进入当代也有新儒家和文化“寻根”,有重倡“读经”,有弘扬“京剧”,但是他们都没能阻挡住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也有人叫做文化侵略,或者后殖民。满眼望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艾略特)都被一种区别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多重异质文化覆盖。而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这令有的“汉服运动”的参与者忿忿不平。然而这就是“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的效应,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资本不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就要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逻辑,这就是中国这一类国家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所以说,“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也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甚至于在一个商品化的消费时代,它的炒作基础都很薄弱。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审美的文化形式,无论是“汉服”、“京剧”、“春节”、“太极拳”等等等等,都沦为文化消费的工具,而不再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全民的民族认同感。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包括现在的“汉服运动”,但即便是“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也不可能完整还原传统的生活方式了。所以,类似于“汉服运动”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最好不要打着虚妄的文化复兴的大旗,还是作为一种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怀旧和文化凭吊比较合适。而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选择和民族认同的维系却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选自2006年8月6日《江南时报》,略有删改)
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认为“‘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这一结论根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而这种文化同一的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
B.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 |
C.中国的资本还不处于强势地位,文化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是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
D.“汉服运动” 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 |
下列理解和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悄然掀起的“汉服运动”只是一种个体性或小团体性行为,它不会引起百姓的广泛参与。 |
B.文化的殖民化从来都是既依靠武装侵略,又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的。 |
C.“五四”时期的“国剧运动”、“新格律诗”以及当代的新儒家和文化“寻根”,重倡“读经”、弘扬“京剧”等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抵制文化侵略。 |
D.“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试图通过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来达到文化复兴的目的。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等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随之而来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这就是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现象。 |
B.当中国的资本处于强势的时候,中华文化自然也会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
C.只要加大炒作力度,“汉服运动”等文化实践就可以抵制多重异质文化的入侵。 |
D.正在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其实质是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