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额定功率为P,质量为m,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k倍,则汽车在此水平路上运动的最大速度是_________.
(10分)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用图示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轻绳两端系着质量相等的物体A、B,物体B上放一金属片C,铁架台上固定一金属圆环,圆环处在物体B的正下方。系统静止时,金属片C与圆环间的高度差为h,由静止释放后,系统开始运动。当物体B穿过圆环时,金属片C被搁置在圆环上,两光电门固定在铁架台P1、P2处,通过数字计时器可测出物体B通过P1、P2这段距离的时间。⑴若测得P1、P2之间的距离为d,物体B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为t,则物体B刚穿过圆环后的速度v= ;⑵若物体A、B的质量均用M表示,金属片C的质量用m表示,该实验中验证下面 (填正确选项的序号)等式成立,即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A.mg=B.mg=C.mg=(2M+m)D.mg=(M+m)⑶本实验中的测量仪器除了刻度尺、数字计时器外,还需要 ;⑷若Mm,改变金属片C的质量m,使物体B由同一高度落下穿过圆环,记录各次的金属片C的质量m,以及物体B通过Pl、P2这段距离的时间t,以mg为横轴,以 (填“t2”或“”)为纵轴,通过描点作出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8分)有两个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⑴第一小组:利用平衡条件来测量动摩擦因数。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长木板固定,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方案B:木块通过弹簧秤连接到墙壁,用手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A”或“B”),原因是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⑵第二小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测量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表面粗糙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长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侧固定一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水平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轴,加速度a为横轴,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丁所示。已知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在一次实验时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如图),示数为_______________cm。在一次实验时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示数为________mm。
某同学欲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实验桌上除开关、电键外还有如下仪器:A、待测电源一个(电动势约3 V,内阻小于1 Ω)B、直流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0.22 Ω;量程0~3 A,内阻约0.1 Ω)C、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为15 kΩ;量程0~15 V,内阻为25 kΩ)D、滑动变阻器(0~15 Ω,允许最大电流为3 A)E、滑动变阻器(0~1000 Ω,允许最大电流为0.6 A)(1)实验时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选择图______所示电路。(2)根据选择的电路将下图中实物图连接好。(3)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填代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根据测量出的数据,作出U-I图线,如图所示,则电源电动势为______,内阻为______。
现要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小车所受拉力和及其速度可分别由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记录下来。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距离L= 48.0cm的长木板的A、B两点。(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 ___________ 运动;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 ____ 。表中的第3次实验数据应该为a= 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绘出了理论上的a-F图象。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由实验测得的a-F图线。(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两个关系图线,分析造成上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