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辨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不过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中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颂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7.以下对“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以佛老思想为思辨外壳。
B.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中。
C.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
D.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
8.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彼此构成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
9.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就是乡镇文化的教化作用的结果。B.“侠士”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心理,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
C.宋明时代,由于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因此,都市文化必然的具有媚欲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