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此“春秋”,彼“春秋”
春是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于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成为一年的代称。比如为了形容蟪蛄这种小生物生命短促得还不到一年,《庄子﹒逍遥游》中就说“蟪蛄不知春秋”。人世间的时光以年作为计算单位,于是“春秋”从指一年的时间引申为泛指光阴、岁月。
由于和时间的密切关系,“春秋”也和历史产生了某种联系。在《史记》出现之前,古代的史书基本上是编年体的,即按年代编写,所以“春秋”成为编年体史书的通称,像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一般就被叫做“某国春秋”,这种用“春秋”作编年史书书名的习惯一直流传后世,比如汉代陆贾的《楚汉春秋》、赵哗的《吴越春秋》,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等。在所有的以“春秋”命名的史书中,孔子据鲁史编撰的《春秋》毫无疑问是最为著名的,此书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春秋”这个词也几处成了它的专称,一提到“春秋”,人们,尤其是读书人首先想起的多半是它,它所反映的时代也因此而被称为“春秋时代”。
和孔子的《春秋》相关的还有“春秋笔法”、“皮里春秋”等词。古代的经学家认为孔子作《春秋》,每用一个字必定寄寓了褒贬之意,比如臣子谋杀君主、儿子谋杀父亲,孔子就会用“弑”字而不用“杀”字,以暗示对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的谴责,这种较婉曲但据事记录的写史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或“春秋笔”。后来“春秋笔法”这个词的适用对象并不仅限于史书,而是扩展到形容其它的曲折且意含的文字。“皮里春秋”往往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据《晋书》《世说新语》的记载,晋代的褚季野从小就有简傲高贵之风,桓彝认为他“有皮里春秋”,意思是说他表面对其它人、事没有臧否,其实内心还是存有褒贬的。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作了一首关于螃蟹的诗,其中有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此处的“皮里春秋”事实上是曹雪芹借螃蟹讽喻世人的虚伪、狡诈。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有些并非史书的书也冠以“春秋”的名称,比如《吕氏春秋》,它虽为子书,但它的命名和“春秋”表示时间的意义还是有关联的。《吕氏春秋》由十二纪、八览和六论组成,所谓的十二纪实际上是按一年的十二个月份逐月记载每个月的自然物候、阴阳五行、礼仪人情等情况,因为十二纪以时间为顺序,所以当十二纪放在全书的前面时,就以“春秋”来命名,叫做《吕氏春秋》;当十二纪置于书后,八览置于书前时,则称为《吕览》。
下列对有关“春秋”的几个名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春耕夏耘秋蕴冬藏,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代指一年的时间,进而引申泛指岁月。 |
B.孔子“春秋”命名据鲁史编撰的史书是最为著名的,由此“春秋时代”代指孔子生活的时代。 |
C.“春秋笔法”原指较婉曲但据事记录的写史手法,后指文笔隐晦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 |
D.“皮里春秋”“皮里”指内心,指内心深藏褒贬而表面不说出来。 |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汉代贾、赵哗、北魏崔鸿等用“春秋”作编年体史书书名的习惯都受孔子编撰的《春秋》的影响。 |
B.在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各典籍中都有以“春秋”命名的作品,如史书作品《吕氏春秋》由十二纪、八览和六论组成,就以“春秋”来命名,叫做《吕氏春秋》。 |
C.与时间、历史关系密切,也和文化、哲学紧密相联。“春秋”已成为一门学问, 吸引人们去钻研。 |
D.“春秋”泛指岁月和光阴,也泛指历史与时代,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