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在生物领域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于是,有人说规律是可以创造的。20世纪末,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遇到空前的挫折。对此,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规律是可以改变的。上述材料中观点主要违背了规律的什么特性?其含义怎样?它要求我们该怎样做事情呢?
有人认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但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社会的发展处处留下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痕迹,人们的思想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见,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则不一定是客观的。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道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10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只会导致人类环境危机,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少数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0分)
材料一:我国南方某镇,原来全镇工业经济总量为4亿元,外向型经济则一直是一条短腿。镇领导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但投资环境与一些乡镇相比差得很远。“引凤必先筑巢”,这个观念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个镇的做法照样引“凤”!他们认真调查,积极进取,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到2005年,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40亿元。材料二:我国开放水果市场后,各地发展水果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大量搞苹果园,以致近两年出现了价跌滞销、果贱伤农的状况,使那些辛苦数年刚尝到甜头的果农们,又感到了失望和痛苦。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1)两则材料中的“积极性”相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2)从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某村为创建养猪基地,强令所有农户搭建高标准猪舍,并要求人均养猪5只,以期达到家家户户养猪致富的目的。可后来,由于相关的服务措施没跟上,市场上饲料贵,卖猪难,大多数农户亏了本,致富项目变成了“致贫”包袱。请运用唯物论道理说明该村决策失误的原因。(14分)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1)这两段话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运用问题(1)揭示的哲学道理说明,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3)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或从照抄照搬的教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