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对于1983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界而言,有一个话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那就是怎样去应对和评价“现代派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派”文学在1983年以后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标准,并以此来区分“先进文学”和“落后文学”,甚至是“文学”与“非文学”。在小说界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寻根文学”的提倡和实验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与文学评论界在1985年左右倡导的“主体论”和“向内转”遥相呼应,似乎在一夜之间,“现代派”文学成为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新的也是最成功的一种“方向”。路遥相当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的文学形势此时已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学的新思潮席卷了全国。……文学评论界几乎一窝蜂地用广告的方法扬起漫天黄尘从而弥漫了整个文学界。”他丝毫没有掩饰对此的失望情绪,甚至用非常严厉的口吻批评这种现象:“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至今我仍然感到失望。我们常常看到,只要一个风潮到来,一大群批评家都拥挤着争先恐后顺风而跑。听不到抗争和辩论的声音。看不见反叛者。……这种可悲现象引导和诱惑了创作的朝秦暮楚。”路遥的这些判断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焦躁的“加速度”运行之中,不仅各种文学思潮层出不穷,作家的代际更替也非常迅速。
如果把路遥的这些带有情绪化的言论和他的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很容易造成一种误会,即,路遥是在刻意反抗“现代派”文学的前提下进行其创作实践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路遥对“现代派”文学当然没有“顺风而跑”的认同和承认,但也没有对之进行全盘否定。可以说,路遥对“现代派文学”的态度是相当复杂的,这从他的一些言论里面可以看出来。他说:就我个人的感觉,当时我国出现的为数并不是很多的新潮流作品,大多处于直接借鉴甚至刻意模仿西方现代派作品的水平,显然谈不上成熟,更谈不少标新立异。当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这些作品的出现的意义十分重大……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的角度观察,文学形式的变革和人类生活自身的变革一样,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即使某些实验的失败,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文艺理论界过分夸大了当时中国此类作品的实际成绩,进而走向极端,开始贬低甚至排斥其它文学表现样式。
(节选自扬庆祥《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下列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现代派文学”在1983年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坛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评价尺度。 |
B.“寻根文学”的提倡和实验的成功以及文学评论界的遥相呼应使得“现代派文学”很快成为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新的也是最成功的一种“方向”。 |
C.在路遥看来,中国当时出现的“现代派”作品不仅是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不够理想。 |
D.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的角度观察,如“现代派文学”风潮的出现是正常的。 |
对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路遥认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都显得过于浮躁。 |
B.路遥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感到有些失望。 |
C.路遥认为当一个新的文学思潮来临的时候,应该听到批评家们抗争和辩论的声音。 |
D.路遥认为文学创作上的“朝秦暮楚”是由新的文学风潮导致的。 |
关于路遥观点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对“现代派文学”的复杂态度反映出路遥和当时新潮文学界不太一样的文学史观念。 |
B.路遥并没有把“现实主义”和“现代派”进行简单的对立统一式的叙述。 |
C.路遥认为文学评论界“用广告的方法扬起漫天黄尘”是指文学批评带上了盲目性。 |
D.路遥对“现代派文学”没有“顺风而跑”的认同,主要是因为它排斥了一些其他文学表现样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