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者以治生为本论
陈确
学问之道,无他奇异,有国者守其国,有家者守其家,士守其身,如是而已。所谓身,非一身也。凡父母兄弟妻子之事,皆身以内事,仰事俯育,决不可责之他人,则勤俭治生洵是学人本事。而或者疑其言之有弊,不知学者治生绝非世俗营营苟苟之谓,即萃野一介不取予学术,无非道义也。
今士鲜不谓明道义,而学未切实,则所为非道之道,非义之义,亦往往由之而不自知。要之,辨此亦自不难。《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自天子至庶人,孰能违之!《中庸》又拈“行素”二字,即同《周官》之指,而语尤近道。能之即居易之君子,不能即行险之小人。《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并极详至。有国者违之,必失其国;有家者违之,必失其家;有身者违之,必失其身。虽所失大小不同,其为得罪于祖宗,得罪于圣贤,则一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斯之谓矣。而岂真一手一足云尔哉!
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而治生尤切于读书。然第如世俗之读书治生而已,则读书非读书也,务博而已矣,口耳而已矣,苟求荣利而已矣;治生非治生也,知有己,不知有人而已矣,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而已矣:而又何学之云乎?故不能读书、不能治生者,必不可谓之学;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亦必不可谓之学。唯真志于学者,则必能读书,必能治生。天下岂有白丁圣贤、败子圣贤哉! 岂有学为圣贤之人而父母妻子弗能养,而待养于人者哉!鲁斋此言,专为学者而发,故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耳。
然则当何以救之曰治生以学为本嗟乎士苟志学则岂唯能读书治生而已哉修齐治平悉于斯焉取之。而有未能者,亦必不可谓之学。故曰:士为志学而已矣。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又拈“行素”二字拈:取 |
B.天下岂有白丁圣贤 白丁:不学无术 |
C.悉于斯焉取之悉:全 |
D.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但:但是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论证“学者以治生为本”观点的一组材料是( )
①《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 ②《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
③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 ④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
⑤士为志学而已矣 ⑥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确认为王侯治国责在足国,大夫治家责在足家,对于学人来说,要能勤俭治生,但治生不是忙忙碌碌为维持生计而奔波。 |
B.陈确认为,道义应建立在治生的基础上,有许多儒生自认为明道义而不治生,这种明道义,并不切实,不是真明道义。 |
C.陈确赞同鲁斋的观点,认为读书治生是学人的本事,读书与治生相比较,读书比治生更重要,治生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 |
D.陈确批判了世俗和理学家的读书和治生观,世俗治生观的治生是知有己,不知有他人,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