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气候类型: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____。(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不同,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方面作简要分析。(3)乙、丁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大小不等,试从地形、海陆状况作简要分析。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左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右图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来源是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14分)资料:见图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该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D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炼铜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地方政府启动了对流域中水库水量的应急调配等机制。材料二 图26为土壤生态健康与食物安全示意图。(1)河流所属的_____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控制本次河流发生污染的应急措施主要是_______。(2)有人认为:即使土壤遭到污染,只要人们不食用土壤产出的动植物,健康就不会受影响。这种观点对吗? ______。理由是:_____。(3)材料二显示,环境问题根源在于人类的______活动,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与“生物圈耐受极限”两者关系的根本方法是______,约束企业必须朝______生产的方向发展。(3分)
A海洋地理图22为我国南海某岛屿景观图,图23为甲烷水合物(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和海水形成的水合物),即“可燃冰”的全球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22中景观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的热带浅海环境中,该岛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有______。(2)“可燃冰”和图22景观形成的远古地理环境均属于海洋_____资源丰富区,“可燃冰”分布的海底地形主要是______。(3)图23中,A、B、c海区波浪能最丰富的是______,该海区的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