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点是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 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