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理念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盾,“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诗表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这些建筑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 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2014年7月1日,来自台湾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的近100位知名人士访问山东并参加了“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这体现了(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两岸文化趋同③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