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4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
张仪说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韩、齐、赵之境,守亭、障者不过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
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丸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有删节)
[注]①梁:战国时期魏国的别称。魏国后期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别称梁国。②三川:指黄河、伊水、洛水一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乃倍从约倍;背弃
B.据九鼎,按图籍按:审察
C.齐,韩之与国也与:给予
D.贬蜀王,更号为侯贬:降低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直接表明张仪具有“卓越辩才”的一组是
(   )
①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 ②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 ③而因仪以请成于秦 ④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 ⑤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⑤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被刺杀后,张仪从秦国到魏国去游说魏襄王,魏襄王果然在张仪蛊惑下背弃与其他诸侯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盟约,倒向了秦国。
B.巴国、蜀国互相攻击,都来向秦国求救。司马错主张趁机出兵讨伐蜀国,并与张仪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终秦惠王采纳了张仪的建议。
C.张仪反对秦国对蜀国用兵,主张应与魏、楚交好,然后兵出黄河、伊水、洛水一带,攻打周王朝,这样才可以号令天下,成就大业。
D.司马错主张要取得大业.先要树立德望,并从容易的事情入手,认为讨伐蜀国同时攻打韩国才是上策,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

把第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4分)
译文:                                                                     
(2)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3分)
译文                                                                       
(3)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3分)
译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