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2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和谐”思想与儒家的政治价值观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子贡评价孔子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这里的“动之斯和”,就是能让公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不独孔子,孟子亦然。孟子的著名论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此“人和”之“和”与孔子“和”的含义完全一致。
“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维持这个政治秩序的稳定,是儒家政治思想的要义。“礼”固然要符合“和”的原则和精神,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的政治价值观。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先秦儒家从政治理论和政治构想和实际的政治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先秦儒家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孔子推崇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他也十分地强调“礼乐制度”。孔子极言“礼”,季氏八佾舞于廷,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他甚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这固然反映了其政治保守的一面,但同时也说明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里,在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的背景下,孔子对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诉求。孔子还极为重视“乐”。他认为,乐的作用就在于“和”,它体现了一种和谐精神,能感动人心,移化人的性情,进而移风易俗。通过“礼乐制度”来谋求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这是通过制度的手段。
而通过个体道德的自觉和修养来达到这一目的,是思想手段,即“中庸”的精神的提倡。何为“中庸”?《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极为推崇“中庸”精神,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把中庸之道作为一种至高的境界,作为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在《论语》中,“过犹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都是与中庸精神相配合的立场和思想。
中庸精神是思想原则,而礼乐制度是制度创设。但在现实的政治过程中,如何贯彻“和”的原则,同样也是先秦儒家所考虑的问题。第一,即使在严格的“礼”的框架下,也要顾及各个阶层的参与和作用。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此“和”即是赞和之意,对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是一味的顺从,而是提出建设性的见解,要求共同参议、决策政治事务,虑及每个阶层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利益。第二则是与儒学的社会理想有很大的关涉。儒家的哲学是“行”的哲学,是“学而时习之”的,他们思想提出的同时,也要求自己和他人身体力行地实践之。儒家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即“大同社会”,所以,在他们的政治见解中,不断有建设“大同社会”或实现“大同社会”某些标准的动议。先秦儒家都把民本的思想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他们提议给民众以政治的和经济权利,以防止社会阶层分裂和对立,从而引起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解。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是儒家政治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这种社会和谐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前提,顾及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强调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利和普遍福利。这种政治价值和政治原则,是一种进步的政治理念,对其进行研究阐发,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庸精神作为思想原则,用来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也有利于达到“和”的目的。
B.先秦儒家认为,在现实政治过程中,在礼乐的制度框架下,为了贯彻“和”的原则,不能不顾及各个阶层的参与和作用。
C.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哲学。因为儒家追求“大同”的社会理想,所以儒家的哲学是注重“知”的哲学。
D.先秦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主张,包括“礼乐制度”的制度创设、“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关于“和”的思想,孔孟是一脉相承的。

对儒家关于“礼”的价值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 反映了其政治保守的一面,但同时也说明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里,在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的背景下,孔子对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诉求。
B.孔子之所以重视“乐”,是因为乐有“和”的作用,可以体现一种和谐精神,感动人心,移化性情,进而移风易俗。
C.孔子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来谋求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在他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的:“礼”固然要符合“和”的原则和精神,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D.先秦诸儒的“和”的思想虽有不同,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统一的。

对儒家关于“和”的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认为,贯彻“和”的原则,即使在严格的“礼”的框架下,也要阶层的参与和作用。
B.儒家关于“社会和谐”的政治价值观,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前提,主张平均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强调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利和普遍福利。
C.先秦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里,充满了政治参与、社会公平、阶层和睦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对强势群体的限制的提议,充分体现儒家民本主义思想。
D.先秦儒家都把民本的思想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他们提议给民众以政治的和经济权利,以防止社会阶层分裂和对立,从而引起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解。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阐发儒家的政治价值观,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儒家的政治价值观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
B.在儒家看来,道德不是超功利的,因为道德有极大的功用,就是能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C.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制度”,是想谋求一种政治参与、社会公平、阶层和睦、人人平等的社会和谐。
D.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和谐”,其政治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就是社会和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和谐思想与儒家的政治价值观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