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34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壮夫缚猫
(清)沈起凤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汗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xī)鼠。怀才者宜知,用材者亦宜知也。
铎曰:丙吉①问牛喘,而兵刑钱谷不对。非不对也,是不能也。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注释:①丙吉,西汉时人,任丞相时,乘车外出,见到路旁群众殴斗,死伤者横道,他若无其事,不闻不问。而见到有人驱牛行路,牛喘息不已,他便下车询问牛走了多少路,为何喘息。后来人们责备他对待这两件事的态度不恰当,他回答说:“民斗相伤,是京兆尹职权范围内的事,而现在刚刚春天,尚未大热,牛行而喘,我做丞相的负责调和阴阳,因此忧虑而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亲不值:值:盘缠
B.众皆辟易辟:退避
C.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徐:缓慢
D.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函,包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挟飞仙以遨游
B 而焦亦张大其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焦大惭而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知之于焦生之缚猫/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答:
B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答: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奇是一位勇士,常人不能伏虎,他却能一次击毙两虎并且擒一小虎,确有过人之神勇。但是,他用擒虎的那套办法来对付猫,就无济于事了。
B.本文从焦奇缚猫这件小事推知作为宰相的丙吉也并非什么都懂,世人认丙吉不问兵刑钱谷是他不想做,作者却认为是他不能做。
C.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能擒虎的人,不一定能缚猫;反之亦然,对于“怀材者”与“用材者”,都是有启迪作用的。
D.根据立意的需要,文章不但写焦奇擒虎,而且写焦奇缚猫;写它们的形态与动作,灵活而机敏;而焦奇的一举一动无不笨拙、粗鲁、失之用力过分,读之不禁令人捧腹,文笔极具情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壮夫缚猫(清)沈起凤沂州山峻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