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架飞机的价钱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支铅笔便宜。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玫瑰花平时1元钱1枝,节日里可卖到10元一枝。一座新建成的房产冠了个当地有名医院的名字,即使低价也迟迟卖不出去。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1)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2)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有什么经济意义?
20世纪90年代,牛蒡这种中药材的收购价曾经达到每千克15元,巨大的利润促使许多药农一哄而上,纷纷种植牛蒡。可是好景不常,几年之后,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截至2002年底,牛蒡竟跌至每千克0.2元,致使药农急剧缩减种植面积。(1)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生产活动的?(2)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