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国家仍将秉承“多予、少取、放活” 的工作思路,把着力点转移到“多予”和“放活”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这表明国家( )①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②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③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④开始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这说明 (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作出科学贡献③凡事都要亲自实践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③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西方出现了一股“《资本论》热”,马克思的著作重新成为世界许多有识之士的阅读热点。这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