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 平 调(之二)李 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赏 牡 丹刘禹锡庭前芍约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⑴针对李诗中的“枉”与“借问”二词、刘诗中的“真国色”的三字,比较一下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⑵刘诗在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柳枝词 【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这两首诗都以 _______为题材,诗人都借_______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数离事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选,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湖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态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的好处。本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对此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村夜 (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秋夜 (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答: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