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上从之。 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 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月,庚辰朔朔:初一 |
B.敕鞫之,反形已具鞫:审讯 |
C.愿审思,勿误也审:反复 |
D.敕门司尽辟其骑辟:遣散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太宗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①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②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
③上流涕曰:“我不能尔!”
④上又抽佩刀欲自刺
⑤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
⑥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A.②④⑥ | B.①③⑤ | C.①⑤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岑文本主张立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主张立晋王李治,褚遂良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向李治。 |
B.李泰用谎言欺骗唐太宗,唐太宗浑然不觉,谎言虽为褚遂良识破,唐太宗依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
C.李泰利用李治和李元吕的非法交往胁迫李治,李治满面忧色,唐太宗得知真相后,觉察到李泰的凶险,刘当初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十分后悔。 |
D.李承乾蓄意谋反,想巩固太子地位,李泰苦心经营太子之位,均引起唐太宗反感,结果仁孝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5分)
(2)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