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结合下图回答问题。(l5分)(l)环渤海经济圈包括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______和______。(2)据图上信息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7分)(3)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有哪些?(6分)
读甲、乙两河流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从18世纪开始,沿乙河各国都十分重视以防治洪涝灾害为目的的河道整治,纷纷采取了建造堤防、修筑堰坝和船闸、开挖人工运河、疏浚河床淤泥等众多的工程措施治理河道、改造河道。乙河流域各国十分重视水电的梯级开发。它们采取自主建造或者联合修建的方式,在干流上兴建了几十座各级梯级水电站,并已基本实现成龙配套。乙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沿岸各国的利益,各国按照在建投入的比例来合理地分配电能。六七十年代是乙河流域各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废弃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群众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迫使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及环保法案,并加强了监督和治理的执法力度,废水、废气和废物未经处理达标,不得排入河流和大气。(1)简述A工程对甲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乙河航运发达,是所在大洲的“黄金水道”,该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 )①该河水流流速快,行船速度快 ②无冰期,通航时间长③随着众多人工运河的开挖和河道的渠化,极大地改善了该河的航运条件④该河夏季水量大,利于航运 ⑤沿岸各国经济发达,货运量大(3)乙河有哪些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4)试分析甲、乙两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提示:从气候气候条件、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特征等角度分析)
湄公河是亚洲最大的国际性河流。结合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湄公河源于我国的________ 山,共流经________个国家。(2)目前,湄公河的开发主要在水力资源方面。这里将陆续建设梯级电站,形成总装机容量达1555万千瓦的水电群体。简述湄公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湄公河梯级电站主要集中于中下游河段。简要说明上游水电站稀少的自然原因。(4)湄公河下游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简述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材料一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读下图,回答:(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河。
(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气候为主。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为主。 (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等。最大的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