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29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从昆明到重庆是飞的。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天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因此以为坐海船坐飞机是“不亦快哉!”,其实也未必然。晕船晕机之苦且不谈,就是不晕的人或不晕的时候,所见虽大,也未必可观。海洋上见的往往只是一片汪洋,水,水,水。当然有浪,但是浪小了无可看,大了无法看——那时得躲进舱里去。船上看浪,远不如岸上,更不如高处。海洋里看浪,也不如江湖里。海洋里只是水,只是浪,显不出那大气力。江湖里有的是遮遮碍碍的,山哪,城哪,什么的,倒容易见出一股劲儿。“江间波浪兼天涌”,为的是巫峡勒住了江水;“波撼岳阳城”,得有那岳阳城,并且得在那岳阳城楼上看。
不错,海洋里可以看日出和日落,但是得有运气。日出和日落全靠云霞烘托才有意思。不然,一轮呆呆的日头简直是个大傻瓜!云霞烘托虽也常有,但往往淡淡的,懒懒的,那还是没意思。得浓,得变,一眨眼一个花样,层出不穷,才有看头。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平生只见过两回美丽的落日,都在陆上,不在水里。水里看见的,日出也罢,日落也罢,只是些傻瓜而已。这种奇观若是有意为之,大概白费气力居多。有一次大家在衡山上看日出,起了个大清早等着。出来了,出来了,有些人跳着嚷着,那时一丝云彩都没有,日光直射,教人睁不开眼,不知那些人看到了些什么,那么跳跳嚷嚷的。许是在自己催眠吧。自然,海洋上也有美丽的日落和日出,见于记载的也有。但是得有运气,而有运气的并不多。
赞叹海的文学,描摹海的艺术,创作者似乎是在船里的少,在岸上的多。海太大太单调,真正伟大的作家也许可单刀直入,一般离了岸却掉不出枪花来,像变戏法的离开道具一样。这些文学和艺术引起未曾航海的人许多幻想,也给予已经航海的人许多失望。天空跟海一样,也大也单调。日月星的,云霞的文学和艺术似乎不少,都是下之视上,说到整个儿天空的却不多。星空,夜空还见点儿,昼空除了“青天”“明蓝的晴天”或“阴沉沉的天”一类词儿之外,好像再没有什么说的。但是初次坐飞机的人虽无多少文学艺术的背景帮助他的想象却总还有那“长空任鸟飞”的想象,加上别人的经验,上之视下,似乎不只是苍苍而已,也有那翻腾的云海,也有那平铺的锦绣。这就够揣摩的。
但是坐过飞机的人觉得也不过如此。云海飘飘拂拂的弥漫了上下四方,的确奇。可是高山上就可以看见;那可以是云海外看云海,似乎比飞机上云海中看云海还清澈些。苏东坡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也算得天上人间,可是我们还是愿看流云和停云,不愿看那死云,那荒原上的乱石堆。至于锦绣平铺,大概是有的,我却还未眼见。我只见那“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可怜得像条臭水沟似的。城市像地图模型,房屋像儿童玩具,也多少给人滑稽感。自己倒并不觉得怎样藐小,却只不明白自己是什么玩意儿。假如在海船里有时会觉得自己是傻子,在飞机上有时便会觉得自己是丑角吧,然而飞机快是真的,两点半钟,到重庆,还倒真是个“不亦快哉”!
1.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觉得自己是傻子”,“自己是丑角”,为什么?
答:
2.文章第一段连用三个“水”,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四个、五个?举例说明。
答:
3.用一个句子概括出作者所说的日出、日落“有意思”、“有看头”的条件。
答: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文章既写海上,又写天空,前半部分谈海上,后半部分谈天空,几乎是平均用力,其意是为了说明海上和天空一样,太单调,未必可观。

A.“星空”“夜空”均有所凭借,而“昼空”却无所依傍,所以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可见文学艺术单刀直入的艰难,纯写天空的艺术也就不多见了。
B.文章开头说:“不亦快哉!”结尾仍用“不亦快哉”结束,前后呼应。既写出速度之快,又有痛快淋漓的味儿。
C.第一段“大了无法看”之下用个破折号,加上“那时得躲进舱里去”一语,一是说明为什么“无法看”,二呢,带出一种幽默的语趣。躲进舱去了,还看什么呢?
D.文章最后一段讲到“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可怜得像条臭水沟似的”用了对照的手法。“亚洲第一大水”,何等的壮大!“像条臭水沟”,又是何等的不足道。作者的痛心与伤感之情显然隐藏在笔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从昆明到重庆是飞的。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