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572

阅读下面这篇访谈,完成8-10题
教育部: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不再算精英
(访问者:《中国青年报》记者原春琳;回答者: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
高考临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越来越多地关注所填报院校的专业就业前景和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趋势。为此,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解读考生关心的就业问题。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2006届高校毕业生已进入求职高峰,如何看今年的就业形势?前段时间曾经有媒体报道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比去年下降了,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负责人答(以下简称“答”):现在是2006届高校毕业生签约高峰期,也是求职的关键时期。实事求是地说,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需要高度重视,但是,需求下降的说法缺乏客观依据。
  形势严峻主要是因为:一是全社会总体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超过1400万,比2005年增加100多万人;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东、中、西部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和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矛盾同时存在;三是一些地方的政策性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包括有些城市限制外地生源落户的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四是社会的用人观念和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尚需转变。这些都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因素,今年一季度我国GDP的增长超过了10%,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条件。首先,从我们了解的一季度的供需情况来看,与去年相比,对大学生的需求尽管增加的幅度不很大,却是在稳步增加;其次,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毕业生就业;第三,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机制保障、制度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第四,下一步有关方面的调控和服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的举措。
  (二)、扩招与就业难并无必然联系,户口限制需要打破
  问: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现在户口也是妨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坚冰”怎样才能破解呢?
  答:流动性既是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劳动力就业的特点趋势和内在要求。“十五”期间,国家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合理流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校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的限制,但地区之间还不平衡,行政性分割仍然存在。
因此,“十一五”期间,要促进高校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必须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不同性质单位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三)、
  问:尽管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可很多家长和考生还都抱有精英心态,这种就业观是不是还在阻碍很多大学生就业?
  答: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总体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
  今后几年这种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就业岗位上,二是在就业方式上。
应该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四)、到基层就业,有问题更有机遇
  问:如何看待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一问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呢?
  答:结构性矛盾突出地体现为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即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竞争数量有限的就业岗位,而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窘境。这也是我们国家人才分布矛盾的直接体现。形象地说,就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矛盾。
  要做好基层就业这篇大文章十分不易,难点主要在于:一是基层的体制内单位编制少、经费紧,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受到抑制;二是体制外单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用工不规范,影响毕业生选择的热情;三是基层的生存发展条件有待改善,生活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需要逐步解决。
要改变这些状况必须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需要各级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岗位和编制,尽快完善政策制度环境。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这是新时期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纲领性文件。
(五)、报考专业不要跟风
  问:现在正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考虑就业的问题,一些热门的专业受到很多考生的青睐。这种态度科学吗?
  答:专业的冷与热是动态的,比如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地质和矿业类大都是热门专业,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行业发展的原因,其中的一些专业变成了冷门。最近几年因为能源短缺等原因,地质和矿业又成了相对热门的专业。
  所以,考虑就业前景,应该既考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也要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更要考虑个人的志趣和条件,而不宜跟风或者过于教条。
.根据第(一)与第(三)部分的访谈的提问和回答,为(一)、(三)部分访谈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答:
.结合各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记者在第二部分提问时提到“坚冰”二字,这里的“坚冰”的本义是什么?造成“坚冰”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
(1)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答:
10.教育部官员称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你赞成这种定位吗?说说理由。
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这篇访谈,完成810题教育部: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